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在光信息与光通信、通信网络、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测试技术领域长期开展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人才培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研与教学成果。自成立以来,本学科点不断拓展研究领域,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与教学水平日益提高,已形成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检测与估值技术等多个稳定且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

在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太赫兹波传输技术、光通信技术和网络理论与技术。在太赫兹波导和滤波器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该领域知名学者R.D.Averitt教授的好评,关于金属周期孔的太赫兹微腔结构的实验研究入选2013年太赫兹技术年度进展。非致冷高功率半导体泵浦激光器封装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09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在保密光通信、可见光通信和太赫兹通信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对等网和实时网络方面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在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安全、多媒体内容安全、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技术。重点研究了数字图像篡改检测与内容恢复方法,建立全局质量优化的自恢复框架,实现了自嵌入技术的方法创新;提出了多种图像分割和模板匹配算法,开发了早期肺癌、乳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和虚拟软组织胸片系统等;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开发汽车灯具质量综合检测机和面板视觉测试系统,开展机器学习方法在无人驾驶和室内定位方面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闻总署的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和上海市科委和教委的科研项目,在IEEE TIPIEEE TIFSIEEE TCSVTIEEE TMM、通信学报、计算机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较高的引用率。相关科研成果已在多家企事业单位得到转化和应用,并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等。

在检测与估值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各种检测系统中信号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技术。对光波或超声波通过含有颗粒的介质时的衰减与粒径和浓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实现了颗粒尺寸、浓度和粒度分布测量,开发了气体与液体流量检测设备、传动轴多功能试验台、农药残留检测系统和稳定器性能试验检测系统等大量民用和军用检测设备,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可见光和红外信号的检测技术,目前正在开发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地面应用测试系统。

近五年承担国家和上海市级科研项目100余项,与企业合作完成开发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在国内外重要专业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上海市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东方学者1人,上海市拔尖人才1人,曙光学者1人,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人,晨光学者2人。有3人分别在多个国家二级以上学会兼任副主任委员或委员职务,多人在ACM TOMMInformation FusionSignal ProcessingNeural Networks等国际期刊担任编委工作。

本单位拥有“上海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多个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与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重视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硕士生中有多人次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多人次在物联网+、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和研究生电子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并有多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自硕士点设立以来,本专业的研究生一直保持高就业率,工作去向包括华为、腾讯、Intel、字节跳动、上海联通、上海邮电设计院、中国移动杭州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且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去国内和境外高校继续深造。


Baidu
sogou